油篓村位于平邑县郑城镇。明初建村,因东面山下有一山泉形似打油的油篓,故名。 2012年4月13日,记者来到平邑县郑城镇东北4公里的油篓村。 依山傍水。油篓村依山而建,西邻昌里水库。 从郑城镇驻地来到油篓,远远望去,山坡上有几排崭新的楼房,记者还以为走错了方向。走近楼房的北面,错落有致的红瓦石墙高高低低地镶在山坡上。 村民李广伟告诉记者,村里条件好了,在南面盖起了楼房,不过,很多村民仍然习惯住在老石头房里,冬暖夏凉。 村子中央,空荡的院子里3棵高大粗壮的梧桐树斜立墙边。95岁的村民李广德向记者介绍,村里很多人去大城市摊煎饼了,有些院子就空了,那3棵梧桐树他小时候就在那了,已过百年。 从村中央向南,巷子里几棵梨树开出洁白的花,越向南走,梨树越多,将出村子,南边已是千树雪…… 一条蜿蜒的小路盘山而上,到达山顶,圆形的蓄水池中,清澈碧蓝,倒映着四周的9座山崮,当地人称九顶莲花山。 从山顶向南望去,石峰间的“观音”惟妙惟肖,即称观音山,从九顶莲花山到观音山,山坡上亦是片片雪白。 在油篓,要么绿叶,要么梨花。
|